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在线阅读 - 孙膑传 第四十二回

孙膑传 第四十二回

    第四十二回:秦、魏河西大交兵,龙贾奉命筑长城

    随着楚、赵、燕三军的退去,齐国更是成了无人敢惹的硬角色。魏惠王深知齐国实力已不可撼动,还特意前去齐国的徐州(今山东滕县一带,并非今天的徐州)朝见齐威王,以“齐王”称之;而齐威王则听从了孙膑等人的劝告,不再骄矜自满,以“魏王”回称。——史称“徐州相王”。齐、魏两国暂时达成和解,其他赵、燕等国更是对齐国既尊且怕,不敢再有违拗之处。

    事后,齐王见田忌、孙膑二人轻松化解此次危难,把魏国都压下了一头,赞叹不已。此后,但凡治军之事,他一律委任于田忌、孙膑二人,不再有丝毫顾虑。

    鉴于以上种种,庞涓苦心想出的计策就此落空。好在,他见齐国是真心与魏国交好,师兄孙膑也的确不太好战,连忙对魏王提出:趁着眼下魏、齐两国交好,收拾秦国的良机到了。

    之前一段时间,他整日忙着打听齐、楚、赵、燕四国的交战情况,不暇顾及秦国的攻势。结果那卫鞅得势不饶人,竟然率着秦国大军攻占了少梁,重新夺回了河西——而秦孝公见卫鞅立下了这等大功,还特意提拔他为大良造(职权等同于相国),可见秦国上下对河西是何等的势在必得。

    庞涓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备军待战。其实,他的眼光无论停留于何处都是暂时的,西边的秦国才是他的最终目标。

    自从他由栎阳撤兵之后,先后与齐、楚、赵等国多次大战,纵观他所做的一切,无非是想打出个灭秦的有利条件:在他的战略构思中,要想全力攻秦,就必须先压制住各大邻国。现在赵国收回了邯郸,实力虽有损伤但未遭重创;失去了淮泗一带众小国的支持后,韩国已是最后的铁杆盟友,万万不敢再去惹他;再加上东方的齐国猛然间觉醒,实力不可撼动——庞涓灭秦的前提条件,已不可能完成。

    为了将功补过,魏国大元帅庞涓怀着悲愤的心情,对秦宣战。

    驻军少梁的秦国大良造卫鞅得知这事后,也不再避让,主动迎战。

    ——庞涓,休要再小看我卫鞅。

    卫鞅的自信不是没有道理:经过几年的变法工作,秦国的垦荒运动初见成效,一向贫穷缺粮的秦国已经富庶起来,至于战力秦军本就强劲,因此可说是“国富兵强”;而魏国则屡屡失策,桂陵战败不说,国力也是大不如前。风水轮流转,如今该轮到秦国了。

    两军各投入十万兵力,于河西展开轮番大战。一年之后,胜负揭晓:魏军大胜,庞涓率领魏军重新夺回了河西。而可怜的卫鞅则率领着败军仓皇撤回了崤关,凭险据守,不敢再战。

    ——论治国才能,卫鞅天下无双,但论用兵之能,卫鞅怎能是庞涓的对手。

    秦孝公见魏军攻势凶猛,不得已只得下令卫鞅召回河西地区的秦军残部,不许轻出。同时,垂头丧气的他修书一封送至魏惠王处,再次商议两国罢兵休战一事。

    魏国连续多年穷兵窦武,此时也已是强弩之末。魏王见河西既然已成功收复,无心再与秦国争战,便答应了秦孝公所请。不过,卫鞅这厮背信弃义,着实可恨,不得不防。于是他下令:将军龙贾另率军士前去河西,不为交战,只为修筑长城。

    龙贾得令后,立即带着士兵前去,沿着华阴—韩城一带开始着手修筑长城。该长城被称之为“魏长城”,就修筑在河西西部,距离崤关不远处,用作抵挡秦军再来倾犯。秦国新败,见魏国修筑长城虽然心中气恼,却也无可奈何。

    此战过后,天下最强的秦、魏、齐三国一齐罢兵休战,其他各国见此也不敢轻动。战火纷飞多年之后,天下难得的清静了下来。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掌控这三国命运的三位高人各有打算。

    卫鞅见打不过庞涓,只得回到咸阳,继续干老本行:变法。

    庞涓见打不过孙膑,只得退回大梁,继续干老本行:练兵。

    孙膑见天下已无战事,只得呆在临淄,整日看书、下棋,偶尔协助田忌料理一番军政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