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传 第十三回
第十三回:夫概轻出陷重围,尹戍力竭身战死 成功越过汉水天堑后,孙武并没有沾沾自喜,他下令所有吴军不得停顿,加快速度向南继续追击。 而薳射则看着蜂拥而来的吴国大军,目瞪口呆:他原以为追过汉水的只有夫概率领的五千人,有心打一场反击战;却不料孙武料敌在先,早已说通了吴王带着主力赶了上来,因此与薳射交战的吴军人数不再是是五千,而是五万。 于是,反击战变成了追击战。当然,追击方依然是吴军。 薳射眼看势头不对,只得带着上万名楚军狼狈逃窜,在连续狂奔数十里后,才总算停了下来。 他也不想停,只是实在跑不动了。 他当然知道吴军此时正在大举追来,因此恨不得一口气直接逃回郢都才好。但士兵们却没有薳将军的觉悟,逃到这里时都已经东倒西歪,任由主将如何陈说利害都不肯起来。 没法子,薳射只好下令:“全军埋锅造饭。” 楚军士兵们听见下令开饭,才总算有了点精神。他们虽说长途跋涉很是疲惫,但做饭、吃饭的力气还是有的。不多时,炊烟袅袅,饭菜的香味四溢开来。 此时的吴军正四处搜寻楚军去向,眼看到有炊烟从远处的树林里升起,都喜得手舞足蹈,赶紧顺着方向一路赶过去。 楚军忙碌了好一阵,方才开始用饭,却看见大队的吴军已杀到跟前。在肚子与脑袋之间,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扔下辛苦做好的饭菜再次狼狈逃去(为了活命,没力气也只能咬牙坚持了)。 于是,自命不凡的薳射又一次遭受了吴军的痛击。他眼看辛苦了半天的劳动果实被吴军轻松窃取,只气得头冒青烟。可是形势比人强,这时就算拼死一搏又能如何?他只好裹在乱军当中继续逃窜。 幸好,逃跑的楚军自然是疲惫已极,但追击的吴军也好不到哪里去。因此孙武只领着吴军小追了一阵便晓谕全军停止追击,下令道:“全军吃饭。” 在听到孙武的指令后,早就累坏了的吴军开始享用楚军遗留的食物:得此便宜之事,五万大军虽说不能饱餐一顿,但也足以果腹。 为了后面的战斗,孙武有心让吴军将士们多休息一会儿。不料,这时一个消息传来,让他不得不改变计划。 夫概和他所率的五千士兵不见了! 原来,夫概见薳射所率的兵马越战越少,已经趋于崩溃,便窃想道:我先前已将楚将武城黑斩杀,若是再斩了薳射——如此,则我一日连斩楚军两员大将,功莫大焉!于是他扔下吴军主力,只率自己的五千人咬牙坚持继续行军。 薳射躲开吴军主力还没过多久,后方杀声又起。他回头一看,“老冤家”夫概已经带兵追了上来。 薳射不敢置信:世上竟然有这种混人、恶人、霸道之人?我已放下自尊连续撤军几十里,怎么就是不肯放过? 既然如此,干脆奋死一战,好歹留个芳名于后世。 于是薳射鼓足勇气,带着所剩不多的士兵上前与夫概交战。不想他虽然勇气可嘉,可是手下的士兵们却早就对夫概闻风丧胆,眼看着主将一马当先的冲上前去,非但不帮忙,反而都趁着这个机会溜之大吉。 如此一来,薳射单枪匹马单挑五千吴军,哪还有获胜的希望?——更何况对方主将还是勇不可挡的猛将夫概!很快,薳射被杀,首级被夫概得到。 夫概志得意满,召集全军回头,打算去向王兄请功。就在这时,一支楚国大军快速袭来,拦住了吴军的退路。 为首的大将双目炯炯,威武不凡,正是沈尹戍。 话说当初他自以为部署妥当,便放心的领军两万前去偷袭吴军身后。经过多日行军后,眼看就快到蔡国地界时,却有亲信从囊瓦军中匆匆地赶来报信,说囊瓦已经率领大军开过汉水,不日就要和吴军决战。得了这等消息,他哪还有心思再去焚烧吴船、袭击敌后等等,急忙领着士兵马不停蹄的又回头赶来。 ——到了这时,能不能歼灭吴军都已在其次。若是被他们一举攻破了郢都,擒住了大王,那该如何是好? 幸好他撤军迅速,总算在雍澨一带追上了吴军先锋。 雍澨者,司马河也,河面宽达数十米。虽然相比汉水窄了许多,但总算能暂时缓一缓吴军的攻势,可算是沈尹戍最后的希望。 如今他拦在这条不宽的河边,誓死不让吴军再前进一步。 但这时吴、楚双方早已强弱易势——凭借孙武的运筹帷幄,吴军的五万主力部队眼下并没有太大的伤亡,而楚军主力则是伤亡殆尽,已只剩下沈尹戍手中的最后两万人。虽说楚军这边依然还会有援军前来相助,可是,谁知道他们何时才能赶到?而眼下吴军主力已经相距不远,大战一触即发,援军只怕是指望不上的了。 那么,为何他不直接退回郢都,等待援军集齐后再进行决战? 大王对我言听计从,而我却屡屡失策。纵然只有两万人,不在此打退吴军,哪还有脸面再去叩见楚王?——这是沈尹戍不愿撤过雍澨的根本原因。 好在,这支楚军不同于先前的囊瓦军、薳射军,他们训练有素,装备精练,而且人人勇战。沈尹戍决心好好地运用这支部队,创造出奇迹。 眼下夫概脱离大军擅自行动,正是楚军的大好机会。念及于此,沈尹戍毫不手软,立即发动全军上前进攻。 一来是夫概等人连日来大战数场,都已经疲惫不堪;二来是沈尹戍有心死战以报效楚王,加上他的士兵又要比夫概多得多,一场大战下来,五千吴军大败,被沈尹戍率人给团团围住。 夫概被围在垓心,数次想拼死突围都不能够。眼看身边的士兵越战越少,他焦急无惶,只恨自己一时贪功,没想到今日竟然要死在这里。 就在这几千吴军即将全军覆没时,孙武等人率领主力及时赶到。沈尹戍见吴军人多势众,只得下令全军解除包围,让夫概侥幸逃了回去。但他的五千先锋却已伤亡殆尽,只剩下了数百人。 双方主将见士兵们都已筋疲力尽不能再战,因此权且罢兵,各自安营扎寨不提。 到了第二日清晨,沈尹戍号令三军誓师雍澨,决心与吴军决一死战。众多士兵平日里都对沈司马颇为钦佩,如今见他慷慨陈词,都表示愿意誓死跟随。 于是沈尹戍将手下两万人合兵一处,主动前去找吴军决战。吴王见楚军大举开到,也是派遣大军一齐杀出。结果吴军这边人多,楚军那边气盛,双方从早上打到中午,不分胜负。 孙武见沈尹戍任由四万多吴军将不到一半的楚军团团围住攻打,并未安排后手,颇为惊讶。等到他再细细观察一番,终于恍然大悟。 好个沈尹戍,竟想要置之死地而后生! 原来,沈尹戍先前早有预谋:他故意率领所有士兵轻易杀出,惹得吴军也全军出动,将两万楚军围住一起攻打。如此一来,楚军眼看四面八方都是吴军,心中虽然恐惧,但知道不死战到底绝没有生还之理,个个都是竭力死战。吴军虽然已围住楚军,却是一步也不能前进。 孙武识破该计策后,立即向吴王进言:撤去小部分士兵,对楚军网开一面。 吴王依计行事。果不其然,部分楚军早已被吴军压制得叫苦不迭,眼看到对方的包围有隙可趁,便都趁机冲了出来逃离战场。当然,也有不少士兵愿意和沈尹戍同生同死,不愿撤离,但先前的两万楚军这时已只剩一半,再也挡不住吴国大军的猛烈进攻。 沈尹戍领着剩余的士兵激战半响,终于还是寡不敌众,他自己本人也身受重伤。眼看回天乏术,他在绝望中拔剑自刎。楚国最强的一位大将就此遗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