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四章 恶意
夜…… 仲秋之夜,天已渐凉。 扶苏不知道这会李恪正与刘季在武关打得火热,只是一遍又一遍回忆着羌则的密奏。 七封遗诏…… 他,胡亥,将闾,还有高。始皇帝在最后的岁月里一次次在几个儿子间挣扎,犹豫,彷徨,一连更改了七次念头。 不对…… 扶苏心里其实知道,蒙毅是绝不会受胁迫的。由他亲笔所书的谒杀令只能是始皇帝的真意。所以最后时刻始皇又改了主意。 那就是八次。 旧的疮疤被钩起来,扶苏有些伤感,又有些念怀。 始皇帝没有否认他的才能,八次改诏,他与胡亥各居其三,足可见始皇帝对他的信重。 只是从一个帝王的角度,继任者的天平最终倒向了胡亥。 勤、睿却善,懒、庸却厉,在始皇帝心中,杀伐果断似乎才是为帝者最为重要的条件,余者皆不可替。 事实终证明始皇帝错了…… 扶苏暗暗捏紧拳头:“翁,你错了!” 此外还有赵高。 此人取到了全部遗诏,每一封皆是真实,而如今留世的则是两封。 一封已经到了他手里,另一封则被赵高藏在世上的某个角落,无人能知。 一封属于公子高的遗诏,且时间比扶苏更晚,若取出来,自然可以让扶苏的遗诏成为废诏。 扶苏知道李恪的意思,杀亲弟以保帝位,亦或是当这件事从未有过,求取心灵的安宁。 选择权,李恪交给他了…… 扶苏怔怔望着天边的半月,眼神飘忽。 “翁,你错了啊……” 他微笑,唤来李信。 “信卿,你与章邯略有旧交吧?” 李信微微躬身:“臣与其翁世交,与其算不上交,但亦可说得上话。” 扶苏很欣赏李信这点。自从李恪倔起后,他好似一夜之间褪去了往年的执念,便得豁达,睿明,事无不可对人言。 “恪信任你。”扶苏突然说。 “臣知道。相国无践柞之念,臣亦信他。” 扶苏点点头,从袖中取出那份染了血的遗诏,递给李信:“看看吧。” 李信依言打开,只一眼,愣在当场:“王上,此物……” “是真的,有李斯与冯去疾为证,尚书署中也查到副本书录了。” 李信摇摇头:“臣知道是真的,其实类似的臣也证作三封,只是臣不知道,此物居然未被毁弃。” “孤也不知道父皇是如何想的。或许,他只是信错了人,自以为毁了。” 李信挑挑眉:“赵高?” 扶苏笑着点头。 李信沉吟了许久:“若此物是自这小人手中所得……王上,宗正……” “高弟是忠的。”扶苏静静看着李信,“此事休要叫他知晓,若是他知晓了,便是孤不杀他,他与于役也活不了了。” “王上至善……”李信长叹了一口气,“王上既不愿追究宗正,那唤臣来是?” “你说,章邯知道详细么?” 李信自信摇头:“他不够,他翁亦不够。” “如今秦雍,当有几人知呢?” “臣,羌瘣,如今还有王上,相国,羌则,或许还有韩谈。” “还有赵高。”扶苏冷笑了一声,“此事是他的保命符,孤却不会留下他。他以为孤心软,却不知道,孤……亦有恨!” “王上圣断!” 扶苏摆了摆手:“这事便放下罢,孤要你带此物去见章邯,大秦内争,该到头了。” “唯!” 雍王扶苏三年,八月初九,李信单骑入刺原,章邯自缚而出,并刑徒军二十万归降。 八月初十,彭城变,项籍领军还师,殿杀熊心,自任楚王。 八月十二,赵柏自齐地归,巨鹿各城闻风而投,赵国复立。 八月十九,刘季自邓县入汉中,张良说房陵令进开城献降。 刘季声望大涨,七日三城,聚兵八万。 九月初四,刘季攻南郑,张良巧计设伏兵,郡尉甑战死,南郑兵战死一万,降两万。 九月初五,刘季临城,郡守由自戕,南郑破。 刘季遂称汉王,都南郑,据汉中、南阳二郡,拥兵十万众。 同初五,李恪以狴犴两千入驻函谷关,函谷不曾抗。 …… 多方消息在塞上汇聚,并排地排列在严骏眼前。 严骏一言不发。 天下纷纷,诸逆的消息他皆不在意。因为在他看来,大雍军势早已经无人能敌,之所以至今也没有开始平定天下,只因为李恪的那句话。 民为国之本。 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皆是从逆,何为国本? 可是,扶苏认可,严骏无可奈何。 扶苏对李恪太信任了,信任得诸臣子们心悸,可扶苏却仍似不觉。 严骏坚信,这份信任现在可以毁灭大雍,以后,可以毁灭大秦。 公子高缓步走进来,面色凝重扫了眼地上的简,向着严骏微微一拜:“中陵君,人世不平啊……” “人世不平自有大秦的将军们来平。宗正,看来你也读过这些讯报了?” “天下之事,十日必知。若那些人非是商贾,或可称国之干城。” 严骏冷笑了一声:“有李恪撑腰,此等逐利之徒,现在亦是国之干城!” “如之奈何呢?李恪之才,通天彻地,不可敌也。” 严骏疲惫地摇起头,从满地简中挑出一卷,递给公子高:“宗正对此事怎看?” “此事?”公子高皱眉细阅,“王以密令,李恪在扫平咸阳时虽粗暴些,却也令人击节。” “你信么?” “诶?”公子高疑惑道,“因何……” “因为老夫确信,李恪入关中时,概无王命!” 公子高猛地瞪大眼:“没有王命?那他何以敢……何以敢……” “何以敢调动大军?还是……何以敢践踏玉陛,视大秦帝相如砧上鱼rou,任意欺凌?” “皆……皆是。” “你或是还有疑惑,何以李恪无令行此悖逆妄举,千里之外的王上却要假命助他,为他扫平后顾,使我等劾无可劾?” “确实如此!”公子高满脸憾意,“若王上不助他,仅凭此事,我等大可以夷其三族……” 严骏深深叹了口气:“宗正还未看出来么?事急矣!先皇帝宠信赵高,赵高者,小人也,尤险使国朝断统!如今王上宠溺李恪尤有过之,李恪者,才绝当世也!一介庸碌可以宠祸国,那一个如李恪这般的佞臣呢?” 公子高茫然摇头。 “李恪不诛,则国必亡!大秦若亡于正统,你,我,皆是万死莫辞之罪人,何颜见列祖列宗?” “可是……”公子高咬了咬牙,“李恪势大,何以应对?” “还是有办法的……”严骏轻轻拍打着李恪的肩,“他在咸阳闹这一场,我们便有了上百盟友。李恪在学宫独树,他又有千百下不得刀的敌对。有此二者,我等只需谋划妥当,必,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