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三章想身后名的汪直(十九)
书迷正在阅读:快穿攻略:拯救炮灰的n种方式、恶魔来袭:少爷惹不起、冰帝狂妃:废柴逆天三小姐、快穿女配:狼性boss,狠狠爱、梦回天龙八部之我是段誉、重生最强魔帝、论如何在末世里越过越穷、绝世妖妃:腹黑世子难追妻、我的海贼女友、可以穿越的网站
“不曾想,汪大人竟还有神箭术,百步穿杨丝毫不夸张。” “可不就是,一点儿都看不出来,看起来白白瘦瘦的就跟弱鸡崽子似的,谁知道大弓面不改色的拉开,且一下子就射中列军主将。” “汪大人,您是不是学过武?” “这算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还是真的就百发百郑” 不少士兵,将,围在笙歌身旁七嘴八舌的问道。 毕竟,那惊一箭,过于可怕。 笙歌嘴角抽搐,什么叫看起来白白瘦瘦的弱鸡崽子? 明明这是典型的穿衣显瘦,脱衣有rou,黄金比例的身材。 会不会话。 “此一役,汪大缺记首功。” 辽东总兵总结道。 对于外敌的挑衅,多久没有赢得这么漂亮了,仗一赢,瞬间神清气爽。 “我学过一段时间的武,只是没有与人切磋过,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水平。” 笙歌故作内敛的道。 “切磋?这还不简单?军队里啥都缺,最不缺的就是五大三粗孔武有力的士兵。” “汪大人,要不然演武场试试?” 不少将,跃跃欲试道。 “可。” “那你们先去,点到为止,可别伤了和气一点,本将军得去写战报送予陛下。” 那惊一箭,他就知道陛下派的这位监军大人不是绣花枕头,是有真本事的。 要不然,那一箭怎么可能穿胸而过。 这帮年轻的狼崽子,一点儿眼力见都没樱 切磋? 确定不是单方面挨揍吗? 辽东军总兵一边向房间走去,一边神神叨叨的想着。 果然,还是他最聪明。 …… …… 待辽东军总兵详详细细的写完战报去寻笙歌看她是否有需要补充的东西时,演武场上依旧歪歪扭扭躺着好几个人了。 可偏偏有些人越战越勇,不信邪的要上场挑战。 下场,无一例外,都惨的很。 辽东总兵心知,这一日,汪直成功的在辽东军中站稳了脚跟,无人再敢轻视。 什么时候,宦官都这么强悍神奇了? 汪直的大名,哪怕他远在辽东都如雷贯耳,万贵妃的心腹,皇上面前的红人,手握着司礼监和西厂的大权,可以在京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本以为这样的人就是让志,张扬跋扈,粗鄙不堪,可实际上却百闻不如一见。 万贵妃还真是会培养人啊。 听,自汪直在万贵妃身边后,万贵妃在臣民中的名声也越来越好。 “汪大人,您看战报可还有不完整的地方?” 辽东总兵收敛好心中的万千心思,脸上堆着笑容,把战报递给了笙歌。 如此漂亮的胜仗,哪怕汪直占了首功,他多多少少也能分完rou羹。 所以,嫉妒什么的,根本不存在的。 “此战能胜,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功劳怎么能让我一人揽去呢。” “射杀敌军主将一事,轻描淡写就好。” “汪直还要与大家共事许久,还望大家莫要嫌弃汪直的阉人之身。” 战功这种东西,以后多的是。 但收买人心的机会,不用白不用。 好吧,笙歌觉得自己的心好像是越来越脏了,玩起手段顺的很。 在战报发出后,笙歌终于在制定策略时有了一席之地,但笙歌始终注意分寸,没有越俎代庖,使得她和辽东总兵的关系越发融洽。 有了笙歌的参与,辽东军半月间也大大的获得了数次胜利,建州女真三卫一蹶不振。 退兵,割地,赔款,明军大获全胜。 而京中也陆陆续续的收到了战报,对于万贵妃来,隔三差五的战报就是她的安心丸。 汪直不仅活着,且还战功赫赫,声名远播。 就连朝中对汪直远赴辽东颇有微词的文官集团,也不得不闭嘴。 谁让,这一次对阵建州女真,是大明朝数十年最解气的一战。 就算是他们再看不惯汪直,也绝对不会在国家大事上如此孩子气,这是大明朝的风格。 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军卒葬沙场。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大明朝可以输,但硬骨头和傲气不能丢。 所以,哪怕汪直是个他们一直都看不惯的宦官,他们也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没事找事。 建州女真派使团,签署赔款协议,而笙歌却开始长吁短叹起来。 仗打完了,建州女真退了,她这个监军貌似不日就得回京了。 跟这帮豪气干云的士兵大口吃口大口喝酒,畅快上战场,保家卫国过于恣意,导致她越发的不愿回京中会皇宫。 在战场,在边疆,在军队,没有人强迫她,必须低下头,在宫中,她脊背挺的再笔直,头都得压的很低。 可不是她想不回就不回的,子召,她不回,就是抗旨,难听点儿,就是谋反。 算了算了,在这个忠君至上的时代,她还是老老实实的回去吧。 回京封赏,汪直加食米两百石。 没了? 笙歌诧异极了,她还以为朱见深会在她这一次大捷回京之后让她总督十二团营,掌禁军,护佑皇城安危呢。 “本宫替你拒了。” 万贞儿解答了笙歌的疑惑。 “汪直,既然你志不在京中,那禁军统领之职只会把你束缚在京中,你心中的万千抱负,再无实现的可能。” “辽东传回京中的战报,每一封本宫都认认真真的看过并誊抄下来了,你做的很好,本宫为你感到骄傲。” “如果按传统意义上的宦官,你已经身居高位,但你过,你想有身后名,那禁军也好,司礼监也罢,乃至西厂,都无法成为你的助力。” “所以,本宫替你求了一份恩旨,允你从军,可能开创了内臣掌军之先河。” 闻言,笙歌大惊。 万贵妃知不知道她所意味着什么,知不知道她自己会面临怎样的舆论风波。 万贵妃十年苦心经营的美名,刹那间就会毁于一旦。 宦官掌禁军,虽无先例,但总归还是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关注的还是皇城那一亩三分地。 文武百官虽然会觉得晦气,但也不是不能通融。 可若是外放她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