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宿雾分校 正式开学
第437章宿雾分校正式开学 左右这么一耽搁下来,仪儿下午都快回来了,我等赶紧出发前往教育部,今天也是西线无战事,一切平静无波,我等找个空位就坐下来,不一会儿就有人过来问问题,今天问的问题比较简短,长串的问题大概都问完了。 到了下班时刻,大家也晓得空出来好让我回家,显然问题已经问得差不多了,仪儿、欣儿过来时,我正好没事,两人有点诧异,我说道:「就是因为要下班了,他们才停止发问呀!」 我们一行八个人浩浩荡荡地回到王宫,我交代明天作息正常,就陪同仪儿、欣儿一起上楼,正好太中醒过来了,我小心翼翼去索抱,太中犹豫一下就答应了,但是一直看着mama。 等仪儿准备妥当,我就赶紧将他放入仪儿怀中,让他开始吃奶,一个晚上四个人过得温馨又愉快。 明日是十一月十日,我等一行六人将搭乘快船,自马尼拉至马林杜克岛,到达位于博阿克河上游60里处的矿场,十一月十三日视察该矿场的一般及安全措施状况。 次日晨起,吃过早饭,我先送仪儿、欣儿去上班,告辞了太中、大妈,我等一行六人即前往王城区专用码头,搭乘快船前往马林杜克岛。 由于时间充裕我们就安心在船上练功、欣赏沿岸风景,时间过得不寂寞,到了十一月十二日接近午时,我们就到了马林杜克岛博阿克河河口,快船觊准河道穿入,溯江而上。 快船已经前进了大约50里,河道分叉成两条支流,两条都太小已不利行船,不过运气已经不错了,距离矿场应该不足十里了,而且我也知道矿场是在南边的支流,因为南边的支流河水有些混浊。 我们决定在此扎营,明天一早再去拜访矿场,还是按照原分工,我与黄队长去打猎,其他侍卫去检薪材,马林杜克岛好像没有山羌,我们抓了三只野鹿,也够用了。 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次日收拾好营账,海军战士守着快船,我们一行六个人继续向内深入南边的支流,沿着河岸走了大约十里,就看到一大片用短木桩围起来的工作场,里里外外围了三层。 这个矿区约有美岸市金矿的三倍大,就紧靠着河岸,还有小部分泡在水里,泡在水里的部分与美岸市金矿做法类似,以石块圈住。 这个矿只是在河岸上,并不是在河里,而且是露天开采,几乎是零风险,就是不知西班牙人为何舍弃? 这个矿区的负责人自称是李新,这里有员工68人,其中有七个人负责总务及采购等杂务,其他60人都是矿工,来此十天已经挖出矿石、矿砂六万斤。说罢,李新带我们去看成品。 这里的矿石、矿砂也算是富矿了,而且约高达一成五,看起来是以铜矿为主,金、银相对较少,对于后世来说,那可是价值连城的好矿,我看大家还不大看得上眼,真是眼光太高了。 李新表示:「此处矿区辽阔,现在确认的矿脉,就可以十班人一齐开采,而无互相扞格之虞,现在才六班人工作中,因此扩充的余裕度相当大,但是再往外扩充,似乎必须先浅层开挖才行,而且河床下面似乎也有矿脉的延伸。」 中午我们就在工地接受李新等人工作午餐的款待,午餐前我问李新有何建议要提出,我可以转知相关单位考虑。李新说道:「现在工作正式展开,就要全力施为,方显朝气,而且冶炼厂也须及时设立,免得矿物无处堆放。」 午餐后告辞了李新等人,我们走回停船处,解缆启航顺流而下,到了河口正好天也快黑了,我们就停在河口扎营,这时听到远处有呼唤声传来,细听之下原来是在叫我,走近一看原来是驻守此处的陈姓游击将军。 我高兴的说道:「陈将军还没调回去呀!」陈将军说道:「也是在这几天的事了,这是我有福气可以再招待王上一次!我知道王上会路过,我们三人已守在这里半个时辰了。」我说道:「这一次就由我来招待好了,你把另外两位同僚招来,我们今晚在此开个营火晚会告别马林杜克岛。」 一个别开生面的营火晚会就在博阿克河的河口召开,当晚军歌响彻霄汉,气冲斗牛,没喝酒但每个人却都醉了。 明天是十一月十四日,我等六人将搭乘快船,自马林杜克岛至宿雾岛,十一月十五日视察宿雾分院及宿雾分校,并参与宿雾分校报到事宜。由于路途颇远,次日一早天还未亮,我等即起来收拾营账,我向陈将军等三人道歉,因为赶路万不得已,请见谅! 陈将军说道:「军人何时有任务,该行动就行动,天经地义,请王上不用客气。」告辞了陈将军等人,天一露出曙光,我们就出发了,看得陈将军等人好生佩服,我们挥挥手与陈将军等三人作别。 最后我们是在十一月十五日午后才到达宿雾岛的,前来报到的人不少,宿雾分校的教职员除了两位教育长刘轩、萨弼,两位男生宿舍舍监刘亦贺、蔡庭恺,女生宿舍舍监黄芳梅,助教侯庭督、郭新雄总共才七人,非常精简。 因此宿雾分院的郑海涧、程杏轩两位长老只要轮空,就会带人过来帮忙,初步看起来报到的人数不少,原住民的比例也不低,女生的比率也超过了三分之一。 办理报到手续我是驾轻就熟的,我等六个人一到,人多又势众,报到的效率顿时加快了不少,排队的队伍很快就不见了,现在一面继续办理报到,一面可以统计已报到人数,青年营及少年营都超过80人了。 现在分校主任刘轩,可以空下来为我介绍宿雾分校,由于宿雾分校是短期内最后开办的一个分校,所以规模稍大,青年营及少年营都是以100人设计,教室及宿舍的规模都比新奥分校大,而且也设有宾馆一座。 到了晚饭时刻,已经没有人来报名了,统计结果与预期非常接近,合计青年营有98人,其中女生有40人,青少年营有94人,其中女生有31人,女生比率下降,或许是宿雾分校在外岛的关系。 此外,这次招收的学生之中,原住民子弟超过三成,而且是来自许多新收取的岛屿,吕宋本岛反而较少,显然各部在各岛的教化工作都相当成功,但是对于教学却也是个新的考验。 首先,晚饭后晚练时教唱军歌,就唱不成调,七位教职员吼得都快哑了,好不容易有一点谱才开始上路,一上路又乱了调,晚练就这样七零八落的总算也结束了。 第二天,晨练时情况稍好一点,总算有进步,也稍值得安慰。因此开始上课之前,我先祭出重赏,只要教会一位原住民同学会国语者即可以提升为助教,或被举报有十次协助原住民同学有功者亦可以提升为助教,下课休息时间开始生效。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果然下课后,每一位原住民同学都被热情邀请,或谈话或讨论功课,有的是比手画脚,有的是在地上用树枝画动画,比较文雅的用笔记本画图说故事,各有各的绝招,不一而足。 随后的两天合班上课,我首先对于学习速度慢的同学,勉励大家持之以恒,对于学习速度快的同学,提醒大家不要掉以轻心,并举了许多历史人物及寓言,做了生动的说明。 其次我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我也举了许多历史故事及名言,做了生动的说明。接下来我说明持续不断的运动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每天早晚各半个时辰的早、晚练,使得中华青年营和中华少年营的同学们几乎没人生过病。 上课前的暖身作完之后就是正式上课了,我要同学们将印有阿拉伯数字的硬纸板拿出来,首先说明阿拉伯数字的方便性及在运算时的无法取代性,同时说明数字用国字及国人使用的数字记号之不便性。 要大家都能在短时间内熟悉,并能书写阿拉伯数字。下课时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也很重要,大家可以在地上写,互相询答,互相切磋,互相提醒,与课堂上的功效是一样的。 接着我教使用阿拉伯数字做加法与减法,马上就显示阿拉伯数字的方便性,紧接着我教乘法,然后要大家拿出硬纸版,用唱的方式背诵九九表,课堂上就听到大家宏亮的歌声,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挂了双保险的了。 两天的课程下来,不管晨练、晚练,歌唱声音都是各分校最大声的,原住民同学从一开始的严肃,到后来自然的笑了,虽然口语还是听不懂,但是透过身体语言,举手投足之间,以及互相的吆喝之下,是那么融洽的打成一片。 我知道,我们的策略成功了,原住民的子弟是可以教育的,而且很快就可以融合在一起,亲密无间了。经由教育体系,那是最深植人心的一条路,将来原住民融入中华民族,将不只是表象的融合,而是实质的融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