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传 第二十一回
第二十一回:慕文侯西奔魏国,显才干独掌河西 话说晋国一分为三后,相比韩、赵两国而言,战国前期魏国一枝独秀,势头相当的不错。论起原因主要两点:一来就是魏国恰好位于之前晋国的核心地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二来就是当时的魏国国君是魏文侯,是战国时期最贤明的君主之一。 在魏文侯时期,由于他极能礼贤下士,因此魏国人才济济:论武将有乐羊、西门豹(不是西门庆);论文臣有李悝、魏成、翟璜;此外,魏文侯另有多位儒家高人尽心辅佐,如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放眼当时的天下,以上这些文臣武将都是人中豪杰,他们齐聚于魏国朝堂之上,魏国怎能不强? 吴起仰慕魏文侯的贤明,因此逃离鲁国后,首先来到了魏国国都安邑(在今天山西夏县附近),在此地定居了下来。 魏文侯虽说平易近人,但也不是说见就能见到的,更何况吴起还是一名逃犯。因此吴起来到了安邑后,只能先屈身呆在魏国的大夫翟璜家里。 翟璜,魏文侯手下的三大能臣之一,专门负责为魏文侯选拔人才。吴起首先投奔了他,绝对可说是选对了人。 却说有一日,魏文侯问翟璜:“如今秦国屡屡和我方争夺河西之地,请问翟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去为寡人把守河西?” 装潢立即回答道:“下臣认识一人,文韬武略,足以担当把守河西的重任。” “谁?” “吴起。” “就是那个杀妻求将的吴起?”魏文侯毕竟是一代贤君,不喜欢“杀妻之将”也不足为怪。 翟璜不慌不忙的回答道:“如果论品行,魏国胜过吴起的人不可胜数;但论才能,吴起在魏国诸将中绝对可排第一。” 魏文侯见翟璜这么推崇吴起,也有心见一见所谓的“第一能将”,便让翟璜去把吴起请来。 吴起见了魏文侯之后,将自己的用兵韬略对魏文侯一一阐述,证明自己绝不是浪得虚名之辈。而见吴起果然才华非凡,魏文侯也是极为庆幸自己听从了翟璜的谏言,连连赞叹道:“如果寡人能够早日认识吴将军,何愁秦国之患?“ 连老大都这么夸赞了,那还有谁敢再说个不字?于是,吴起走马上任,担任起魏国的河西太守,负责抵挡西面秦国的进犯。 在此要说明的是:吴起虽说官职是河西太守,但其实这时候的魏国最多也只占了河西区域不到一半的面积,因此吴起的官职更应该称作为“半河西太守”。 (这里所说的河西,和后来汉唐时期所说的“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的概念并不相同。在战国时期,河西指的就是将陕西和山西隔开的那段黄河的西部区域。这么说貌似有点啰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手里拿一张中国地图,我们沿着黄河从下游向上游追溯着看,就会发现在渤海口到山西这一段几乎都是横着走的,到到了陕西和山西的交界处,黄河突然向上竖着走了,将陕西和山西两省隔了开来。这段黄河的左边,也就是这段黄河分流的西部区域,就是当时的河西地区)。 黄河以西是秦国的领土,黄河以东是魏国的领土。因此,这一段黄河支流便成为了两国争夺的焦点——用今天的话来说,当时的河西地区,就是这两大强国的军事缓冲地带。 当时,魏国已在河西地区成功夺得了一小片领土作为抵挡秦国的前线基地;秦国当然心有不甘,同时也是为了自身的安全,秣兵厉马,时刻准备着将魏国完全的赶过黄河。 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魏文侯竟毅然的全部托付给了刚认识的吴起,我等可以想象,那需要多么大的信任和勇气——魏文侯绝对堪称是一代明君。 魏国的情况我们已经大致了解,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他的对手:秦国。 战国初期的秦国,地处陇西一带(战国初期秦国的领土包括今天陕西、甘肃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的少部分地区)。和楚国一样,秦国也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加上该国地处黄土高原,农业发展一直较为落后。因此,在春秋时期,秦国一直都未能崭露头角(虽然也有资料称秦国也属于春秋五霸之一,但和中原诸强相比还是差距不小)。 不过,也正因为秦国的这些不利条件,促使了秦国采用了重军轻农的发展策略:既然我们秦国农业不如你们,经济不如你们,人口也不如你们,那我们就干脆来个全民皆兵,且看你们能奈我何?另外,秦国由于位置偏僻,经常需要和西北方的少数民族——西戎打交道,因此民风彪悍,人人善战,更是进一步加强了他的战斗力。 即便是当年吴军伐楚能够攻入楚国郢都,最终还是因为秦军的救援而被迫撤军回国。秦军的战力,由此可见一斑。 吴起刚被任命为河西守将时,他的敌人秦国就是位这么可怕的对手。这么可怕的对手背后,还有一个更可怕的数字:秦国常备军六十万。 而魏文侯派给吴起的全部士兵总数,却只有七万魏军,仅此而已。 魏文侯倒也不是故意为难吴起,他这么做也是不得已:谁让我们魏国位处中央位置呢?东面要提防齐国和鲁国,北面要提防赵国和燕国,南面又有个地大物博的楚国,而且老朋友韩国也不可不防……吴起同志,给你七万士兵已经算我对得起你了,加油! 吴起看着自己手下的七万将士,丝毫没有沮丧,信心满满的对他们说道:“吴起不才,初当大任,希望此生能够和诸位同生共死,建功立业。” 河西将士们听了后不以为然:得了吧,领导换了,可是开场白还是一样的套话、空话。什么同生共死,什么建功立业,骗鬼去吧。 谁料吴起的话还没完,他又接着说道:“秦国虽大却不足畏惧,我等有数万精兵扼守在此,平日只需努力cao练,必能抵挡住秦国的进犯。一旦有机可乘,我等奋力西进,便能攻灭秦国,建立不世功业。” 听到这里,士兵们都激动的跳了起来:什么,就凭我们区区几万人,去灭掉有六十万之众的秦国。吴将军,你不会是脑子坏掉了吧? 别说士兵们不信,就连老大魏文侯都不信,他把河西的重任交给吴起的时候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只要吴将军能够守住河西,魏国的第一栋梁非将军莫属!” 听到了吧,连魏文侯都只希望吴起能够守住河西就好,还灭秦国?吴起大概是疯了。 面对着群众的质疑,只有吴起坚定地认为自己没有疯。他自从担任了河西守将之后,就每天都在研究着同一件事:如何彻底把秦国干掉。 秦国可怕吗?秦国当然可怕:他那六十万常备军就如同威力巨大的*,随时可以将吴起的几万部队轻松毁灭掉。但是,换一个角度来分析,秦国可怕吗?秦国其实也不可怕: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你等且看我吴起的手段! 想到这里,吴起的嘴角不禁露出了一丝自信的笑容。随着他正式担任魏国的河西守将开始,关于魏、秦两国河西之争的故事,也就此打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