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在线阅读 - 孙武传 第六回

孙武传 第六回

    第六回:孙武子斩妃练兵,伐两国初试锋芒

    孙武既然出山,当然也希望早日建功立业。为了加深吴王对自己的第一印象,他在见了吴王之后,当即呈上了自己的大作《兵法十三篇》。吴王看了之后虽然大为赞赏,但是却不肯深信。他对孙武说道:“孙爱卿,该兵法虽然极有见地,但是眼下的吴国兵微将寡,战力不足。如要按照此书中所述的方法用兵,还需等待时日才行。”

    吴王的弦外之音就是:你的兵法或许能适用于强国,但是对我吴国却未必管用。

    孙武回答道:“大王莫要自谦。别说吴国尚有精兵数万,就算只剩下妇女,该兵法也同样能用。”

    吴王阖闾当即大笑道:“从古至今,从未听说过妇女可行军打仗。你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绝不可能。”

    孙武也不甘示弱:“大王如果不信,尽管让在下一试。”

    吴王有心见识一下这种天下奇事,于是他立即派给孙武宫女三百人作cao练之用,并让自己最爱的两名妃子也加入其中。

    孙武将三百宫女分作两队,另将吴王的两名爱妃分别作为两队队长。然后他召集全军(其实就是三百零二个人),通告各位女兵接下来的行动步骤,并申明:如果不按军令行事,必将受到军法惩处。

    这些女兵平时深处宫中,行军打仗对她们来说本是遥不可及。一旦她们穿上盔甲,拿着武器,便觉得很是有趣,因此稀稀拉拉的你追我赶,一片混乱。而吴王的两名爱妃更是恃宠而骄,岂会将一个小小的孙武看在眼里?因此任由那边孙武三番五次申明行动要领,并连续发出三次行军指令,嗓子都已喊哑,这边女兵们还是我行我素,丝毫不受军令约束。

    孙武大怒,对众人说道:我早已颁布过军令,申明如果不按指令行动,必将以军法惩戒。前两次你们不听指令,可能是我不曾交代清楚,情有可原;现在连续三次不遵守指令,足以说明两队士兵目无军纪,那就不要怪我无情了。

    说完,孙武当即下令:“两位队长带头破坏军纪,立即斩首示众!”

    吴王为了考察孙武的能力,在女兵们训练时一直坐在远处观看。本来他见孙武对着众多女兵毫无办法,很是有点幸灾乐祸。结果现在听说孙武要杀了自己的两名爱妃,当场傻了眼,立即派人带着自己的口谕去跟孙武打招呼:“孙将军,你的能力本王已经知晓,足矣,足矣!”

    孙武丝毫不为所动,答道:“行军打仗岂同儿戏?既然大王授权在下练兵,不练出一支纪律严明的部队,怎能算完成任务?请回去禀报大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末将一定会为大王将这三百女兵训练成型。”

    于是,他坚持让军纪官将两名妃子斩首示众。其他女兵见了这血腥的一幕,都是毛骨悚然,不敢再小看孙武。等孙武重新挑选了二位队长恢复训练时,奇迹终于出现,三百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兵真的做到了令行禁止,整齐划一。

    见女兵已训练成型,孙武立即向吴王汇报:“末将已经练兵完成,请大王检阅。”

    “唉……”伴随着一声叹息,吴王意兴阑珊的打道回府。他和当年的齐景公一样,表面上是个识大体的人,事后也没有追究孙武的责任。但是,心结却就此种下。

    见孙武小试牛刀,果然不同凡响,伍子胥当即请求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吴军统帅。而吴王虽已相信孙武的才能,这时却仍然不肯重用他。

    细细想来,固然是因为孙武不顾他的求情毅然的斩杀了他的两名爱妃,更重要的是孙武的一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深深的触动了阖闾敏锐的神经——你小子才练了一回兵就能杀我的爱妃,要是给你当了大将军还不得骑在我头上!

    孙武那边见吴王依然不肯重用自己,大失所望,他对伍子胥感叹道:“当初你说吴王宽宏大量,志向远大,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而已。这样的君主,不跟也罢。”

    伍子胥一方面是真心爱惜孙武的将才,另一方面他也知道如果失去了孙武这位有才的战友,单凭自己绝对报不了当年的杀父之仇。因此他苦苦的挽留孙武,眼看孙武心灰意冷,他只能又主动跑去说服吴王。

    还别说,伍子胥的口才那是相当的不错。他只用一番话,便让大王又改变了主意:“孙武的将才您也看到了,只有他,才能帮助大王打败楚国,称霸中原。而大王一旦雄霸天下,美女、财宝还不是您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现在您只因为两个妃子就不肯用他,他必然会跑到其他强国——比如楚国,那时大王的江山社稷都未必能保住,就算美女如云伺候大王身边,又有何用?”

    吴王阖闾一听,想道:呀,还真是这么个理,便赶紧下达诏书,主动挽留,并任命孙武为吴国总军师,授权他管理、训练吴国军队。当然,由于心中的疙瘩尚未平复,他还是留了一手——他没有像其他强国那样任命一位全军统帅,而是自己将这个位子牢牢地占着。

    孙武被任命为军师,虽然不是太满意——他的志向是和当年叔父一样担任三军总帅。但眼前吴国军队百废待兴,又有伍子胥这么一位好搭档,吴国对他来说确实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好平台。于是他再三考虑,还是勉为其难的接受了。

    孙武既然当了军师,就得为吴王出谋划策——别拿军师不当回事,要不是孙先生确实有才,给别人就算打破了头还未必当得上。

    于是阖闾借着一次机会对孙武感慨:“现在楚国强盛,地大物博,动辄出动数万大军袭扰吴国;而我吴国眼下兵微将寡,难以抵挡,不知军师有何高见?”

    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好在孙武早就沉着在胸。

    “兵在精而不在多。楚国虽然号称六十万大军,但依在下看来,能战的将士不过十数万而已。我吴国只要加倍练兵,做到以一敌十,数年之后,派出一支精兵直捣楚国郢都,楚国尚且可灭,何必为之担忧。”

    吴王大喜:“楚国可灭?”

    孙武面不改色:“可灭!”

    吴王听后虽半信半疑,但毕竟是有希望的好。于是,他委托孙武加紧练兵,另外他还听从伍子胥的建议,重视生产,广造战船。由此,小小的吴国上下开始齐心为击败泱泱大国——楚国而努力奋斗。

    孙武此后便整日于鄱阳湖上cao练吴军水师。鄱阳湖正是楚国和吴国的水上边界,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孙武领着全吴的精锐水军镇守于此,每日勤奋cao练。吴军上下都听说过孙武斩妃练兵一事,哪里还敢不拼死效劳。而楚国眼看着吴国整天在眼皮子底下搞军事演习,喊杀声震天价的传来,从此也不敢再随意进犯。

    一年过后,吴王眼看吴国军队在孙武的训练下大有长进,胆子逐渐大了起来——竟迫不及待的想领着吴军全力西征。

    孙武听说这事,赶紧面见吴王,劝他不要心急:“以吴军目前的实力,还未到可以和楚国一决高下的时候。如果大王非要出兵对抗楚国,现在所能做的,只能是先剪灭环绕楚国四周的附庸小国罢了。”

    却说当年阖闾委托专诸刺杀前任吴王僚时候,他的三个猛将弟弟都领兵在外并逃脱避难。除了已死的庆忌之外(庆忌已被阖闾派遣刺客要离刺杀),其余两位分别名叫掩馀、烛庸,他们如今已投奔了楚国,并分别住在吴国北部的徐国、钟吾国两国内。

    这两个小国家在当时都是楚国的附庸。

    (这里略提一下:所谓附庸,指的是当时一些小诸侯国由于实力太弱,只能像寄生虫一般依靠着某些大国赖以生存,祈求保护。平时他们维持自治,但只要宗主大国有命令传达过来,他们也只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任由大国摆布。)

    孙武对吴王分析道:“这两国都是楚国的附庸,我们可以先向他们要人,如果他们乖乖的将这两人交出来,那他们就势必会得罪楚国,加入到我们一方;如果他们不给,那我们也刚好借这个理由讨伐他们。总之这次无论出不出兵,我方都可以将这两个楚国的附庸除掉。到那时再看下楚国的态度,来决定我们的下一步计划。”

    吴王问他:“万一这两国不肯交还二人给我们,而我方派出大军前去征讨时楚国趁我国内空虚前来偷袭又该怎么办?”

    孙武胸有成竹地回答道:“如果两国不肯诚心归顺,大王只需交给在下士兵两千,我定能攻灭二国。因此,吴军主力都能留在国内,凭借大王的威名和我方水军的善战,楚国必定不敢来犯。即使来了,也决不能有所作为。”

    吴王于是按照孙武的计策行事,派人前去徐国和钟吾国要人。这两个小国既担心不给人会招来吴国的攻打,想来楚国也不能得罪,但若去求援,距离郢都又路途遥远。想来想去只剩下一个办法可行:那就是策应掩馀、烛庸两人逃走。

    于是,这两人在两位君主的策应下,离开了徐、钟吾两国,顺利逃到了楚国。

    这边吴王一看这两个小国竟然真的敢不给面子,便立即按孙武说的,让他率兵两千,北上讨伐。

    两国当中钟吾国(在今天江苏宿迁一带)距离最近,国力又弱,因此孙武率先讨伐钟吾国。钟吾国国君早就听说过孙武的大名,见他率领大军前来(其实只有两千,只是钟吾国实在太小,有没有两千士兵都还难说),立即就投降了。孙武一看钟吾国不战而降,当即又领着两千人转过头来,前去讨伐徐国。

    徐国(在今天江苏徐州一带)虽然相对吴国来说要弱一些,但好歹也要比钟吾小国要强得多。该国国君听说孙武只领着两千人就敢千里迢迢来打自己,强烈的自尊心让他没有像钟吾国一样直接投降。他发动全部军力,大约一万多人,加固城池,决心死守到底。

    等孙武马不停蹄的终于赶到时,徐国的防御设施已经基本完善。徐国国君得意的看着城下的孙武,就算你有天大的本事,我只守不攻,凭你那区区两千人,能奈我何?

    果然,第一天孙武率军攻城被轻松击退。

    第二天,孙武便没有来。

    第三天,还是没有来。

    该不是跑了吧?徐国国君狐疑的想到。如果孙武真的跑了,那我到底该不该派人前去追击一下?打败吴国,即使只是灭掉他个一两千人,老大哥楚国也肯定会明白我对他的一片忠心,怎么着也要对我嘉奖一下。不过……还是算了吧,这孙武听人说好像还挺有两下子的,还是继续观察个两天再说吧,可别大意了。我只要守住就好,安全第一嘛!

    第四天,孙武还是没有来,但是徐国国君这下却哭了,因为铺天盖地的洪水来了!孙武这几天没有来攻城,并不是因为他恰好感冒生病了不能打仗,是因为他带着军士去堵水去了。

    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江苏是堪称中华大地上最不缺水的省份之一。而徐国地处苏北,该国南边恰好有条大河叫做淮河,有一个大湖叫做洪泽湖,再加上众多的小分流绵延环绕,纵横交错,构成了这么一个多水的地势。本来平日里徐国上下借着水利种种水稻、浇浇菜倒也挺方便,可现在却让徐国倒了大霉。

    之前孙武看到了这个地势后,便决定引水灌城。由于他手下人数不多,怕这边在堆沙包的时候那边徐国军队前来sao扰,于是他先反客为主,主动进攻,逼得徐国上下死守不出,然后从容的率领全部人马前去挖沙堵水,终于成功蓄起巨大的水势,一战成功。

    这下好了,徐国上下连出门都要靠划船,你说这仗还怎么打?结果徐国城池刚被淹没,徐国国君便立即放下自尊,光着身子跑到孙武面前求饶。(孙子引水灌徐,徐君rou袒出降)

    自此,孙武兵不血刃,又顺势讨平了徐国。这两国见吴将孙武用兵如神,而楚国那边又连一个救兵的影子也没见到,从此死心塌地的跟随吴国,吴国北部边境的威胁彻底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