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在线阅读 - 孙武传 第四回

孙武传 第四回

    第四回:得晋扶助吴始强,“神箭”自负终遭戮

    可是孙武的选择着实让人大跌眼镜,他竟然选择了在当时诸强并起的局面下,让人乍一看毫不起眼的吴国。

    吴国在春秋前期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国,他的核心地带在今天的江苏省南部,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长三角”地带。

    吴国弱小到什么程度?弱到在春秋前期甚至都见不到史书的记载。直到春秋中后期,晋、楚两强争霸赛正式拉开战幕,结果双方争斗多年不分胜负。晋国见战术上搞不垮对手,于是改变思路开始针对楚国进行战略压制:他们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位于楚国后方的小吴国进行物资援助和军事培训。托了晋国的福,吴国这才逐渐强盛起来,开始见诸于各类史书。

    楚国人也不傻,他们立马看出局势不对:这样下去我北面要防晋国,东面要防吴国,亏大了。于是他们便派出使者去吴国谈判:兄弟,我不惹你,你也别来惹我,你要是实在闷得慌,咱们一起去讨伐晋国。

    吴国刚接受了晋国的技术扶贫,那是实打实的好处,哪能被楚国随便派个使者三句两句就忽悠过去?于是,对楚国的示好毫不理会。

    楚国一看吴国不吃软的,火大了:好啊你个小样,刚开始懂点花拳绣腿就想跟我武林盟主一较高下,行,我揍不死你!

    楚国于是派大军前去讨伐吴国,将领当中别人不说,只单说一个养由基。这个养由基,要是活在当代,去参加下奥运会的射箭项目,那就是绝对的金牌选手。别的不说,只看看人家霸气的外号:“养一箭”,也就是说他射箭瞄准了谁谁就跑不了,从来只射一箭必能命中,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因此,养由基也被称为“天下第一神射手”,在当时天下闻名。

    “养一箭”去征讨吴国时年纪已经不小——六十岁。虽说他自己不服老,但无情的岁月早已侵蚀了他的敏锐。可偏偏他又极其自负,他认为:吴国人嘛,又穷又胆小,估计连盔甲都穿不起,我上去三下两下射掉几个,其他人必然会吓得四散而逃,这场仗也就此搞定。所以,他干脆只带着一支几百人的“弓箭手小分队”,抢在大部队之前主动去找吴军挑战。

    可惜的是梦想并不等于现实,仗着“匹夫之勇”轻视对手的养由基也很快尝到了苦果。他想的是很好,结果他上了战场一看当场就傻眼了,人家吴国经过晋国多年的扶贫救助,早就脱贫致富奔小康了!人家不但有盔甲,而且盔甲的质量还挺好(铁甲);人家不但会培育马匹,而且还有许多快马。虽然眼前的情况和自己的想象很有差距,但是养由基毕竟是“养一箭”,他艺高人胆大,看到有吴国军队驾着战车冲了过来,他二话不说,一箭射去!

    被他射的这个人正是吴国太子,并且这个太子是识货的。他一看这个大叔看到自己率领着战车阵冲到面前了都不跑竟然还敢放箭,心里便猜想这个人某不是“养一箭”吧?想到这里,他立即趴在车里,掉过车头转身就跑。

    养一箭啊养一箭,终于还是失手了。

    养由基不死心,怀着人生中第一次失手的巨大悲愤,他拎着弓箭就跟在吴国战车后面一路追赶,他对自己射术的过度自信也直接导致了杀身之祸——吴军见他一个大叔拎着个弓箭竟然敢徒步追战车大队,集体大怒,调转车身朝养由基冲去。养由基拿的毕竟是弓箭,不是机关枪,因此,他很快的就被吴军的乱箭射死。

    养由基射术天下第一,到头来却死于万箭之下,这就是他过于自负的代价。“善泳者溺”,不是没有道理的。

    而楚国由此丧失了民族偶像,士气低落,加上吴军把持着长江下游,除了战车之外,另外还发展了新的高端武器——大船。由于地处江南,水路纵横,因此这时的吴国和后来三国时的吴国一样,在造船上很是下了功夫。楚国和吴国大战几次,虽然实力上占据明显优势,但是偏偏不如吴军擅长打水战,始终还是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此后,两国间的争斗逐渐进入相持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前期丝毫不起眼的的小吴国,君主的爵位却一直很高——王爵。因此,吴国虽然实力孱弱,但国君的爵位反倒在齐、晋等中原霸主的国君之上。当然,这个“吴王”称谓后面必须要盖章注明:自封的。

    (在此略提下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爵位。正如我们课本上教过的,那时的爵位共分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因此除了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周王之外,其他诸侯无论强弱,大抵都是从以上称谓中五选一。而春秋前期楚国一枝独秀,不甘心臣服于日渐衰微的周王室,便率先称王;吴国、越国等南方小国,由于位处偏远不担心别人借机讨伐,便也跟随楚国自称王爵;但中原强国,如齐国、晋国等,因为一直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国力虽强,却一直只称公爵。直到战国中期,由于周王室已经只剩下弹丸之地苟延残喘,那时战国七雄才集体称王,周王已形同虚设。)

    楚国君臣见堂堂大楚国,竟然拿不下一个小小的吴国,心中都是气愤难平。但光生气没用,还得要拿出对策才行。结果楚国还真就气出了个好主意:好啊,你不是有晋国扶持吗?那我们也有样学样,在你吴国后面扶持一个对手出来——越国!

    然后在春秋中后期就经常发生下面这一幕:晋国联合吴国打楚国,然后楚国再联合越国打吴国。但这几方要么占据天时,要么得了地利,打得是很热闹,却打了几十年也没分出个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