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丢人也是你丢人!
杨萌看着这两个施施然,走了出去的女孩子,听着拓亚复制过来的记忆,理解了弯的这个词汇,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以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现在的这帮子小屁孩,都是怎么了? 你是个女孩子哎!怎么就懂得这些玩意哦? 满脸懵圈的杨萌,看着这两个女孩子走出了教室,等到回过头来的时候,就感觉到别人的目光里面,全都充满了戏谑。 反应过来了的杨萌,很想冲着那两个远去的背影说上一句,老子哪里弯了? “拓亚!你说刚才那两个女孩子,为啥会说老板是个弯的?” “估计是老板看到她们两个以后,没有作出一个正确的反应。” “看着她们这帮子小屁孩,那要老板作出什么反应才算正常哦?这年龄相差了十多岁,都有代沟的好吧!” “但是她们却不知道,你跟她们之间,是相差了十多岁的啊!” 听了拓亚的话,寻思过味来了的杨萌,也没有再去计较这些事情了。 都是一些大人没有教好的孩子,才会变得这么无法无天,没羞没臊。 弯的?呵呵呵呵! 这他娘的!是谁的脑子被驴踢了以后,发明的这么一个词啊? 摇了摇头的杨萌,除了感觉到汉语的博大精深以外,也没有其他的想法了。 就是不知道,等一会儿这两个女孩子要是回来,看到自己走上讲台,跟她们讲起微生物的培育与应用以后,他们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表情。 当然了!也有这可能这两个女孩子,根本就不会上自己的课。 因为杨萌发现,这大学里面上课,各个专业他是可以串课的。 也就是说,其他专业的学生,是可以到另外一个专业去听课的,前提是你自己愿意去。 所以杨萌今天在这里听课,讲台上面的老师,并没有感觉到什么意外。 而且点名的时候,也没有点到杨萌的名字,这叫代表有人过来串课了。 整个教室里面,在老师走了以后,这些学生里面,也有大部分陆陆续续的走出了教室。 当然,并没有全走完,还有大约五六十个的样子,留在了这个阶梯教室里面。 由于现在没有上课,杨萌也不知道这些孩子留在这里,到底是等着自己的那一堂课啊?还是其他的原因? 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九点四十左右,又有一些新面孔的学生,陆陆续续的走进了教室。 十点钟一到,杨萌就起身走向了讲台。 学着刚才那个女老师的节奏,用手指头敲击了一下白板。 在敲击白板的这个时候,杨萌才发现这个白板的下面,竟然还有一个拾音器,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微型话筒。 等到现场安静下来以后,杨萌扫视了一下教室。总体来说,人员没有减少多少,反倒还增加了不少。 “大家好!我呢!是你们的新老师,教授的是微生物这门学科。” 杨萌的话,让在座的所有学生一阵懵圈,讲台上站着的,这么一个年轻得不像话的大版小正太,竟然是老师? 特别是刚才,跟杨萌打招呼的那两个女孩子,这会都把脑袋低了下去。 “荞麦!” “咋地啦?” “咱俩今天丢死人了!” “丢人也是你丢人!我可啥都没说!” “你还有没有良心了?要不是你说这个帅哥长得比较清秀,我会给你去打听人家的姓名吗?” “问题是你也没打听出来啊!” “我懒得理你了!听听这个有点弯的老师,都讲些什么着!” ………… “呵呵呵!是不是觉得挺惊讶的?是不是觉得这个老师有点年轻?” 听到下面的人传来一阵轻笑,杨萌扫了一眼全场的人。 “我就不点名了!一个是我对你们的要求,并不会如其他老师那么严厉,所以你们学不学,那是在与你们自己。 到时候考不考得过,那也是在于你们自己。 废话我就不多说了!我姓杨!木易杨!你们今后要是碰到我,想跟我打声招呼的时候,叫我一声杨老师就行。 当然,不打招呼也没关系,省的我还得在脑海里面,寻找你们的名字。” 说完话的杨萌,拿起讲台上的一支水笔,在白板上写下了非常好看的三个字——微生物。 转过身来的杨萌,把手里的水笔盖上了笔帽,放在了讲台上面。 “大家都知道,我们生活的这个空间,除了我们的rou眼能够看到的生物以外,还有不少,我们rou眼看不到的生物对吧? 那些生物,在学术上我们叫它们微生物。意思你们都清楚,我就不多说了! 我主要讲的就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怎么去利用和培育这个东西。 从17世纪中叶,荷兰人吕文虎克用自制的简单显微镜,观察并发现了许多微生物开始。 人们就开始了对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 到现在,微生物学事业发展得欣欣向荣,微生物应用也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食品、医学、工农业生产和环保等方面都存在着微生物的应用。 可以说,微生物已经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 而早在我们还不了解微生物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食品行业应用到了微生物。 古代制作酒、醋、毛豆腐等食品就用到了微生物。 而现在,除了这些,发酵乳制品,就是最靠近我们生活的微生物食品制品了。 发酵乳制品是指良好的原料乳,经过杀菌作用接种特定的微生物,进行发酵作用,产生具有特殊风味的食品,简称为发酵乳制品。 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风味、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并深受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常用发酵乳制品有酸奶、奶酪、酸奶油、马奶酒等。 发酵乳制品主要包括酸奶和奶酪两大类,生产菌种主要是乳酸菌。 近年来,随着对双歧杆菌在营养保健方面作用的认识,人们便将其引入酸奶制造,使传统的单株发酵,变为双株或三株共生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