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大燕都水监在线阅读 - 第六十九章 来者止步

第六十九章 来者止步

    到目前为止,靖国公颜启仍然没有下达各军归建的帅令。从七月开始集结的西北各军,以及大量的民夫物资,依旧囤积在西北最大的军事重镇,榆关。

    榆关是大燕的西北门户,也是大良往来大燕的最便捷的通路,更是两国交锋时的必争之地。此刻安王李盛站立在榆关高大的西门城台上眺望远方,在视线所及的极远处,三个小黑点正向着榆关飞奔而来。只用了一刻钟的时间,三个斥候催马冲到城下。

    “有何异常!”李盛大声问道。

    “王爷,并无异常,大良重甲骑已经撤退,步军殿后也在缓缓后撤。”

    “可是假象?”

    “不是,卑职可以确定不是诱敌之计,是真的撤退。”

    “回去歇息。”

    “遵令!”

    三个斥候催马冲进城内。李盛解开搂海带摘下沉重的狮子盔搁在城垛上,随后把头埋进装着凉水的木桶里。西北的九月初,夜里能把人冻得打哆嗦,白天却能把鸡蛋烤熟,穿着厚重的铠甲,戴着沉甸甸的狮子盔站在太阳底下,就跟钻进小火炉里没啥区别。

    李盛抬起头来,喷出一口水雾之后,任凭脸上的水流下,这些清水刚一落到铠甲爱上,就嗞的一下蒸干了。

    李盛是个很注重仪表的人,这和他很早就拜颜启为师并在军中任职有很大关系。在平时,无论什么场合下,这位王爷的着装和仪表都是一丝不苟的。即使是在条件不好的战场上,他也尽最大努力,让自己整整齐齐的。西北的阳光已经把他的皮肤晒成了古铜色,再配上他那一身黑沉沉的铠甲,竟然将他英武阳刚的气质衬托得更加出彩。

    “小盛,进来吧。”

    平稳浑厚的的嗓音从城楼内传出,李盛连忙擦干脸上的水,右手端着狮子盔快步走进城楼。就是洗个脸的功夫,狮子盔已经烫手了。

    在西北各军中,能管安王殿下叫小盛的人只有一个,他就是大燕第一将门世家颜家的当代家主,号称大燕军神的颜启。他不仅是李盛的师傅还是李盛的亲大舅,颜启最小的meimei就是李盛的母亲颜贵妃。

    颜启虽然年逾五十,但却以根白头发都没有,和他同龄的人都已经满脸褶子了,但他脸上却很少见到。这归功于他强健的体魄和不俗的修为,更仰赖与他的自律和勤勉。颜启是一位玄境巅峰,并且是术武双修的强者,如果他能在六十岁之前破镜,将会成为当代最年轻的地境强者,大燕的国之柱石。

    李盛来到颜启面前站定,颜启治军极其严厉,即使李盛贵为安王且是颜启的亲外甥,违反军规一样要受罚,所以李盛在颜启面前始终保持着一个副将应有的恭敬和站姿。

    “解甲,坐吧。”

    颜启的话让李盛有些不知所措,古代作战不到战斗结束铠甲是不能脱下来的,因为穿脱实在是太麻烦了,尤其是像李盛这样军阶比较高的军官和骑兵,都需要有别人帮忙才能把铠甲披挂整齐。一旦解甲军令下达,那就意味着战斗彻底结束了。

    虽有疑问,但李盛还是执行了颜启的军令,在亲卫的而帮助下卸下了厚重闷热的铠甲。

    坐在椅子上灌下一壶凉茶之后,李盛这才觉得自己又活过来了,这才有精力看清城楼里的人。军司马、典史、监军各曲校尉都在,而且都已经卸下铠甲,坐在各自的位置上大口地喝茶。

    颜启伸手将粘在李盛唇边的茶叶末抹掉,这时候,他一军主帅的威严中多了一丝宠爱。

    “诸位兄弟,方才接到兵部公文,催问本帅何时班师回朝,也好告知互补停止粮草物资转运榆关。大军集结榆关已有月余,每日粮草物资靡费颇巨,是该班师了。斥候探报,大良的确已经撤军,他们的使团已经前往奉天,重伤的昆弥契利已经取道灵武郡返回大良。昆弥契利取道灵武不走榆关,说明他不想和大良军队会面,也说明他并没有和大燕开展的打算。至少,现在没有。还有一件事,我大燕又多了为半步玄境的强者,他只有十六岁,就是最近声名鹊起的阳泉侯刘浪。在他将昆弥契利的手脚斩断的时候他还是黄境巅峰,仅仅隔了几天,他就晋阶半步玄境,后生可畏呀。我想,大良之所以忍下这口气,也和这位少年国侯有关系。诸君,本帅已有决断,命各军次第归建。军司马何在?”

    “末将在!”一个花白胡子的老汉站起身来大声回答。

    “归建次序、日期安排由你定后,报予本帅得知。”

    “遵令!”

    “其余各将。”

    “末将在!”

    “命你等整饬本部,等待归建军令!归建令下达之前,各军战备不懈,违令者斩!”

    “遵令!”

    众将领命而去,片刻之后,城楼内只剩颜启、李盛和他们的贴身侍卫。

    “小盛,这次回京后,舅父带你去灵秀山中住上一阵子吧。本来你可以成为大燕年青一代里第一个半步玄境的,却被刘浪抢了先。”

    “大舅,修行之道各凭机缘福分,谁先谁后差别不大。回京后,小盛陪您去灵秀山里清闲些日子,您看我都晒黑了,母妃都不一定敢认我了。”

    李盛的话让颜启很是满意,他作为一个玄境巅峰强者,又怎会不明白李盛说的道理,之所以那样说,就是怕李盛起了不服和攀比之心,做出什么急功近利的事来,现在听李盛这样一说,顿时就放了心。再听李盛提起颜贵妃,颜启心中也涌起一片牵挂。

    李盛的母亲颜贵妃是颜启的幺妹,她出生那年,颜启刚刚成亲。老颜家就跟老薛家似的阳盛阴衰,不缺儿子就缺闺女,结果颜贵妃从生下那天开始就注定成为全家的宝。在父母兄嫂的百般呵护下长大的颜贵妃一下就被刚刚继位的李沐看上了,娶过来直接就封了皇贵妃,一时间让颜家成了万众瞩目的豪门世家。

    那时候,颜启的长子都已经能跨马征战了,而颜启也因战功卓著,官拜右威卫大将军,也继承了靖国公的爵位,所以颜贵妃在后宫位次极高,就连皇后遇事都要和她商议后再办。好在颜贵妃虽然受宠,但却是个豪爽大气的性子,这一后一妃倒也相处融洽,使得大燕皇帝李沐的后宫一片祥和,朝中众臣无不称颂皇后贤德,贵妃贤淑,都说这是大燕长盛不衰的预兆。

    等颜贵妃生下李盛之后,李沐觉得这个老四跟自己太像了,而且天生力大,因此为了弥补自己年轻时不能随军征战的遗憾,就让李盛拜颜启为师,打算把李盛培养为大燕皇族的战神。

    这事换成别的嫔妃一定会骂李沐不知道心疼孩子,可颜贵妃是将门出身,对孩子从小习武学兵法一点抵触都没有,同时也想借此机会多帮衬一下娘家。结果李沐一高兴把自己的侄女,怀玉郡主赐婚给了颜启的长子,这下更是亲上加亲了。这样一个知冷知热,顾家念家的幺妹,颜启怎么能够不记挂在心,又怎能不加倍呵护李盛呢。

    他握着李盛的手说:“皇族也该出一个能打的了,你天生就是块带兵打仗的料儿,做个将军虽然难免血洒疆场,但总好过被人从背后暗算,好过兄弟反目,骨rou相残。做个百战百胜的将军吧,其他的莫多想。”

    “知道,大舅不用时刻提醒小盛。”李盛笑嘻嘻地回答。

    嘟嘟嘟!

    示警的号角声突然想起,紧跟着就是急促的鸣金声。

    李盛脸色一变顾不得披挂转生跑出城楼,颜启大喝一声:“擂鼓!备战!”

    咚咚咚!

    震天的鼓声响起,大股全副武装的士兵们快速登上城墙,各自跑到战位上严阵以待。

    “在天上!”

    吊斗上的斥候频频挥动号旗,城墙上当值的校尉仔细辨认号旗之后喊道:“王爷!敌在天上,方向西北,快逾奔马,十息之内,即可抵达。”

    李盛大吼:“巨弩准备!”

    “是!巨弩准备!”

    十几个力士将巨弩推到战位上迅速固定,弩手两人一组转动巨大的转轮,巨弩缓缓仰起头来。随着号令下达,巨大弩臂迅速弯曲,和人胳膊一样粗的弩弦迅速绷紧就位,两人抬着巨大的弩箭装入滑槽,眨眼之间三十具巨弩准备完毕,进入了代发状态。

    天空中传来一阵既像是鹰啸又像狮吼的声音,随后几十只鹰头狮身忽闪着两只巨大翅膀怪兽出现在众人视线里。为首的那只怪兽身上骑着位骑士,手中一杆蓝色亮银鹰狮旗在空中呼啦啦地飘摆。

    李盛一见运功大吼一声:“此乃大燕榆关,来者止步,通报姓名来意,出示通关文牒,否则一律射杀!”